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李由)往池里一撒饲料,成千上万条鱼儿便涌来争食,这些鱼儿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鳞甲。这是7月8日,记者在潼南县寿桥镇碉楼村陈俊红的无甲鲤鱼养殖基地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陈俊红乐呵呵地说,“这是我从德国引入的无甲鲤鱼,顾名思义它没有鳞片,而且少刺,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我总共有18个鱼塘,一个鱼塘可养3万斤左右,一斤保底价可卖10元以上。今年有50万斤即将上市,创收500万应该没问题。” 老陈介绍,无甲鲤鱼养殖在该镇仅此一家,全县也屈指可数,市场前景广阔。他还办了一个农家乐,主打菜以鱼为主。 陈俊红自豪地表示,他的“农家乐+养殖基地”模式效益可观:“目前真的是供不应求,许多客商从主城和周边区县赶来,通常出手很大,一买就是几百斤以上。”陈俊红明年准备再扩大规模,并将基地打造成集休闲、餐饮、观光为一体的高标准农家乐。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呼叫中心ENGLISH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